院系介绍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创建于2008年,由原城市建设学院所属的交通运输系和机械自动化学院所属的车辆工程系正式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办学历史最早源于1965年开办的建筑机械专业和汽车运用专业。经过几十年的传承与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办学风格,汇聚了一批国内外车辆工程领域及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优秀人才。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也使其被称为武汉科技大学最具发展潜力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500余人。
学院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思想和业务素质好、具有创新能力而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近五年就业率一直高达97%,名列学校前茅。
学院牢固树立“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及战略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综合学科优势,不断开辟新的前沿学科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创建国内知名、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学院而努力奋斗。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拥有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3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4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
【学科专业】
学院拥有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车辆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机械(车辆工程)、交通运输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设有车辆工程、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三个本科专业。2011年,车辆工程专业入选首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车辆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受理;车辆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流工程专业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工程和物流工程试点新工科背景下“1+1”双学位人才培养。2020年,在车辆工程专业增设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在交通工程专业增设智慧交通方向,在物流工程专业增设智慧物流方向。
【科研平台】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拥有2个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先进汽车零部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建设2个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现代冶金及先进材料、绿色钢铁智能装备与系统);建有3个实验中心(汽车工程实验中心、交通工程实验中心、运输与物流工程实验中心);4个校级科研平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所、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与物流决策优化研究所、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研究所)。为学院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验基地。
学院积极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先后与美国阿克伦大学、日本国立千叶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东风汽车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华清京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保华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东风安道拓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东风乘用车公司、湖北交通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武钢外贸物流港口等20多个企业建立了本科教学实习基地。
【教研成果】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近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4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武汉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实验教学成果奖1项,构建了“强基础、重融合、突创新”的汽车与交通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起到了改革示范作用。
学院课程建设取得较丰硕成果,2011年,《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获批省级精品课程; 2013年,《人—车—路—交通安全》获批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16年,获批《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汽车安全技术》两门在线课程及《交通工程学》、《汽车构造》两门微课程;2020年获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和《汽车构造(二)》三门校级在线课程。
学院一直重视教材建设。近十年来,学院教师主编和参与编写出版的教材近30部,《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教材被国内近30所高校采用,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学院教师近五年出版的部分教材明细
序号 | 教材名称 | 主编及参编教师 | 年度 |
1 |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 麻友良 | 2019 |
2 | 交通规划 | 杜胜品 | 2018 |
3 |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第二版) | 麻友良 | 2018 |
4 | 道路交通安全 | 郑安文 | 2017 |
5 | 绿色制造 | 张绪美 | 2017 |
6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 麻友良 | 2016 |
7 | 汽车工程测试技术 | 麻友良 | 2016 |
8 | 汽车空调技术(第二版) | 麻友良 | 2016 |
9 | 汽车安全概论 | 郑安文 | 2015 |
10 | 汽车运用技术 | 赵英勋 | 2014 |
11 |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 | 赵英勋 | 2014 |
12 | 汽车安全 | 郑安文 | 2014 |
13 | 汽车空调技术 | 麻友良 | 2014 |
14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 邵正宇 | 2014 |
【科研成果】
在科研方面,经过近十年沉淀,汽车学院科研实力与日俱增,各学科专任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国家标准研制项目1项、湖北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及各类基金项目等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企业合作项目120余项、省级教研项目6项,到账经费2400余万,发表高水平论文3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30余篇),取得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其他部级科研奖励4项。在学术交流方面,5年内专任教师人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6-7次,学校开展的各学科学术报告次数为年均25次。
【科技创新】
学院始终坚持“孕育校园文化、提高人才质量”的定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吃苦耐劳、富于创新精神的汽车、交通、物流等方面专业人才。学院一直大力支持学生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为各类科技赛事输送了大量人才和作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学院成立有FSC赤骥车队、华创赤骥巴哈车队、大学生汽车节能创新基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工作室、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工作室、交通控制与仿真工作室、多物理场数值仿真工作室等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和自主学习兴趣社团。
近年来,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4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获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0余项。学院学生先后参加并获得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湖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实践赛铜奖1项;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互联网+”大赛校级金奖3项等奖项;学院“助力蓝天保卫战、青春建功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2019湖北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优胜奖”,该奖项全省仅设5名。
【文化活动】
FSC赤骥车队成立于2013年,成员以汽车学院学生为主,汇聚了学校其它多个专业的优秀在校生,经过六年的不断传承和创新,目前已成为武汉科技大学一张亮丽的名片。2019年成立的华创赤骥巴哈车队,在创建后的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内首战告捷,一举夺得2019年全国巴哈大赛本科组全国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创办于2009年的汽车文化节经过十年打磨,已经凸现出了校企联姻、校际合作、参与广泛、影响巨大的校园文化精品特色,受到省市30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先后获得了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湖北省学生工作案例三等奖,已经成为广大学生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有效平台。
【杰出校友】
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万余人,涌现出了深圳市华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勇、苏州华清京昆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凯华、云南合众产业集团董事长刘亮、扬子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黄修瑞、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德忠、安钢集团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尹华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奚会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机械工程学科[车辆工程]学科带头人)王保华、周口碧桂园方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徐冉、大都会保险太阳系创始人吴征宇、武汉保华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斌、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郑长江、亚星客车西南分公司总经理刘世涛等一大批成功人士。
学院咨询电话:027-68897884